本次以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六安绿色振兴提供智力保障为题召开政党协商会,我认为选题很好,他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六安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统战部为开好本次协商会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的安排,支持党派调研并予以协调服务,组织召开了由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题通报会,会上由组织部的黄部长、人社局的王局长就我市引才、引智工作作了详实的通报。使大家对我市的引才引智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会前会后我们又调研了解了其它市就引才、引智工作的一些政策措施,由衷的感到市委市政府对引才引智工作还是很重视的,两个部门也作大量的工作,尽管这样,我们与其它市相比,与六安绿色发展的需求,尚有差距。现实中人才少、引才难,本地人才外留大,创新型、复合性人才更是严重匮乏等等,已成为发展的瓶颈。
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把加快人才强国战略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高度,强调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由此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而人才的问题更是加快六安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
如今“十三五”规划已将我市当前乃至后五年发展科学定位,以绿色发展的取向;“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调转促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一心一廊”、“一带一谷”建设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建议市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着力解决好现实中人才少、引才难的问题。解决好人才不够用、不尽用、不适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六安发展的需求,坚持品德、知识、业绩至上的用人标准,选拔、使用那些适合六安建设需求的创业创新人才,高端科研人才,复合型高管人才。努力打造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营造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推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人才是事关科学发展永恒不懈的源泉动力,一个高层次的人才团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激活一方经济。因此建议市政府要高度重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汲取发达地区对人才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六安实际,制定更为宽松的优惠政策,结合我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产业需求,“不拘一格降人才”,有的放矢的选拔适应六安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真正能够让人才为重点产业发展所用、让人才在产业发展中成长,让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人才在六安这块红色的沃土中、在这充满希望的处女地施展才华、展露风采、实现价值。
二、立足自身优势,挖掘培养本土人才
六安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由于经济欠发达,改革开放初期走出去一大批有识之士外出创业,现已成为具备成熟知识技能的人才。由于经济欠发达,我市每年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留学生滞留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因此我们在实施人才强市工程中要重视这个层面,重视挖掘本土人才,以具有发展前景的课题、项目、产业,最优惠的政策,浓浓的乡情、感情来吸引这些高技能、高知、高科技创新型人才,让他们将经验、知识、技能、智慧报效家乡,融入在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之中。
三、创新思路,建立完善人才集聚体制机制
习总书记提出:“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币虼?,建立和完善人才集聚体制机制,是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科学人才观、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六安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议组织、人事部门要创新思路,深入研究,破解人才瓶颈,畅通人才成长、成就事业的渠道、通道,建立、完善适合六安的人才发展和集聚的体制机制。从而真正运用人才的创新力来改善环境的吸引力。把培养人才与培育产业链结合,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互动双赢。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以“伯乐”的眼光和胸怀来用足、用活、用好现有人才,充分发挥好其潜能、优势。
结合重点项目建设的需求,下大力气吸引高端人才,注重“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智结合,互为补充,达到“引进一只狼,激活一群羊”、“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搭建好创新创业平台和集聚人才的高地,吸引高校师生、归国留学生等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开展创新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聚集,产学研人才培养和主导产业培育提升。
创新人才交流方式,推进校企、校地合作。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促进引才、引智、引资三位一体合力推进。
四、凝心聚力重落实,提升人才环境的保障力
良禽择木而栖,人才的成长、人才作用的发挥需要良好的环境来保障。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链条工程,缺一不可,而留住人才更为重要。优惠的政策可吸引人才,优异的环境更能激发动力,发挥能量。因此,建议市政府在原引才、引智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更为宽松的人才政策,探索实行特殊的创业创新资助政策,对高层次人才来六安创业者实施税费减、免、返或奖励。
以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承担重大创新项目,资助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业、创新的活力、动力。
设立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创新需求。
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重视对创业有功人才的政治安排,最大限度的使创业、创新有贡献的人才,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干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筑巢引凤”,以我们最好的政策、最优的环境来吸引聚集最优秀的人才。
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我们优势的资源、优越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以及入驻六安创业建功人才的典型事例,来扩大影响,增强全社会尊知、爱才、惜才、护才的强烈意识和浓郁氛围。从而真正使这块充满生机、希望的红色沃土,集聚人气、活力,集聚致力六安绿色发展的磅礴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