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凤阁论坛网站,北京花满楼论坛,51龙凤茶楼论坛成都,全国小姐论坛最新消息

  • 爱国  民主  团结  求实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内交流

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 为六安绿色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发布日期:2016-08-23 08:57作者:李邦红来源:其它子网站管理阅读:字体大?。?a href="javascript:void(0);" data="bigger" class="si_img J_font">[ 大 ] [ 小 ]
    笔者认为,本次六安政党协商会拟定的“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六安绿色振兴提供智力支持”是对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理念的积极回应与落实。
    一、要提高对经济新常态发展理念的认识,增强绿色六安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济新常态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效率、风险等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理性判断,是对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规律深刻认识与科学把握的必然反映,也是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阶段性趋势的科学定位,具有客观科学性。降速度、调结构、创新驱动构成了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我们要在基于经济新常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做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确保经济新常态下顺利实现降速度、调结构、创新驱动的发展目标,国家出台了五大改革措施,即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补短板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最突出矛盾。这个短板就是长期以来围绕“三农问题”形成的落后农业、薄弱农村、贫穷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克服这一短板,解决产业结构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为此,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计划。
    二、要结合六安实际,在充分认识经济新常态基础上,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首先,六安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做好农业这篇大文章,塑造山水六安的美好形象是建设绿色六安的关键。
    1.加大农业基础项目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多年来,由于历史、地理、政策的原因,导致农业投入少,农村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能力脆弱,农民增收有限,所以,要在预算立项上,向农业倾斜,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主要包括交通、水利、农业机械、环境治理、农业技术服务等。
    2.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尤其是大批大学生年轻人才到农村扎根创业。党和政府制定的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精准扶贫政策,说白了,就是人才扶贫,智力扶贫,技术扶贫,没有广大年轻技术人才志向于服务扎根农村,党和政府制定的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精准扶贫政策也最终落为一厢情愿的一纸空文。因此,农村的希望在年轻人,他们的才华、朝气才能给农村带来生气。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才俊扎根落户农村呢?笔者认为,除了政策的宣传动员和必要的物质保障外,关键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生活居住状况,以良好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召唤他们,吸引他们,稳住他们,最终成就他们。千说万说,政策用人也好,物质揽人也好,感情留人也好……,都是不错实用之策,但最终还是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吸引人方为上上策。所以,要在公共文化设施上、便民服务上、信息保障上加大投入,彻底改变以前农村严重落后的现状。
    3.积极推广标准化、生态化农业经营模式。为确保农副产品经营效益,形成质量和品牌效应,必须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模式,走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所谓标准化农业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统一的管理、监控,以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生态化农业则指按自然生态的标准,在严格?;づ┮瞪肪车幕∩仙鑫薰β躺└辈?。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既是?;づ┮瞪肪?、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以打造品牌效应的需要,也是大力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的必然要求。
    其次,六安作为皖江城市带制造业转移承接较为集中的地区,应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制造业全面升级。实现产业升级,既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内涵特征,又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制造4.0完成对接的基本要求。作为一种新的工业发展模式,德国制造4.0是在现代物联网信心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实现制造业生产和销售智能化、数字化,从而大大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其背后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一要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信息应用人才;二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效、便捷、全覆盖信息网络;三要政府牵头,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驱动创新发展道路。
    再次,优化能源结构。绿色革命最终离不开能源革命,六安的绿色发展需要优化能源结构。在笔者看来,六安各行各业的能耗仍以传统能源为主,传统能耗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高,经济粗放式的超高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优化能源结构是绿色六安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境。第一,大力发展建设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第二,积极引进推广城市电动公交和家用电动汽车,鼓励城市出租用车使用混合动能;第三,支持引导农村合理利用生物能,既能净化环境,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