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六安市三届三次会议提案: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参与
一、案由:六安市是一个有着700万人口的农业及人口大市。目前,全市五县三区在外长年务工人员接近140万,留守在农村和乡镇的小学、初中少年儿童有将近30多万。由于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必要的情感关爱和家庭教育。部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安全保障、家人交流等诸多方面关爱缺失。这也是当前我市留守在农村、乡镇少年儿童比较凸显的社会问题。
二、问题及现象:虽然近些年来,留守儿童现象引起全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我市的教育主管部门也相应在农村小学、初中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但是,笔者在走访六安市霍邱、寿县、叶集、裕安部分县区的农村中小学校调研时,感受到大多数学校的实际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浮于浅表、主管单一、职能片面、缺乏内涵,留守儿童之家没有全社会更多的参与。
例如 :本人走访的霍邱、寿县沿淮一带农村,青壮年农民工绝大多数去了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深圳等地打工,家中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儿童。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仅靠隔代的爷爷、奶奶们抚养教育。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负面的内向、孤僻、抑郁、自私的性格,且孩子的自控力也较弱。他们生活上缺关爱、心理上有障碍、学业上不思进取、社会上不遵规守纪,常出没于网吧、游戏机室。在孩子的身心成长阶段,不能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长期封闭自我的环境,使得留守儿童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产生心理疾病,缺失健全的人格。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由各级政府倡导,教育主管部门来牵头。妇联、共青团、工会、科协、文化、工商联等社团;教育、民政、卫生、公安、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参加;乡镇党委、政府,社区、村委基层组织支持;事业、企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来共同参与。更多地关爱我市农村留守儿童。
几点对策: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形成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让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形成共识。发动全社会更多的部门、单位、组织及爱心人士看到此举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能够共同参与进来。
2、以我市现有的乡镇农村中小学校为阵地,教师为依托,适当提高经费支持。在寒暑假期,重点培训一批熟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征,教育方式的教师队伍。
3、随着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启动,我市的霍邱、寿县、金寨等县区获得营养膳食补助。我市的乡镇农村也开办了一些寄宿制学校。这些方面对学校、学生的食宿、卫生和住行、安全管理亟待加强。对国家政策的落实和社会爱心捐赠,同时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
4、农村中小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内容,应丰富内涵、扩大外延。比如:邀请科普、文艺、体育、法制、交通等多项内容,促进留守儿童身心教育成长有益的活动,多走进校园、走进“留守儿童之家”。
5、定期或节日,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电话”或与在外务工的父母通过网络对话视频。当地有条件的镇、村、社区为留守儿童提供文娱场所。
6、在学校和社会聘请“爱心妈妈”“关爱大使”,给留守儿童营造“家”的温馨、“爱”的温暖。适时组织留守儿童到父母比较集中的务工地区与父母相聚。
总之,需要全社会更多的部门和爱心人士参与到其中,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片和谐的新天地。
提 案 人:六安市三届政协(文艺界)委员 张玉柱
联系方式:13865705781 0564—601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