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凤阁论坛网站,北京花满楼论坛,51龙凤茶楼论坛成都,全国小姐论坛最新消息

  • 爱国  民主  团结  求实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工作动态

打造文化精品,加快六安市文化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09-12-23 16:06作者:六安民进来源:其它子网站管理阅读:字体大?。?a href="javascript:void(0);" data="bigger" class="si_img J_font">[ 大 ] [ 小 ]
                                               打造文化精品,加快六安市文化产业发展
                                                                     民进六安支部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显著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文化产业的悄然兴起凸显着统筹发展的新亮点。近年来,在六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宣传文化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社会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总量不断增加,地位日渐提高,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有了一定的硬件基础。但横向比,还是存在差距,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不强,我们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地方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管理体制不适应,计划经济色彩较浓,行业垄断、地方垄断、国有垄断的格局基本没有打破;运行机制不够活,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市场开放度不高,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市场主体培育不够,规模偏小,重复建设、效益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文化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够,尤其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文化产业信息统计制度不健全;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工作薄弱。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对我市今后文化发展构成障碍和制约。
      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充要条件,与其说文化资源可以成为产业发展的优势,不如说有效整合文化资源的“开采能力”才是真正的产业优势。市场是现实中的有效需求,合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六安市文化资源,进行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产业化运作,将实现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转化,提高六安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六安市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针对目六安市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和不足,认为要实现六安市从文化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做:
1、科学规划,明确重点和主攻方向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本着“总体规划,打好基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想,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养几条主要的文化产业链。如报业链、影视链、图书音像链、出版链、文化娱乐链、文化旅游链等。如旅游产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混合型产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而且诸多关联因素中最关键最根本的是文化。根据六安市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六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政府要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和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就是要积极扶持发展广播影视业、报刊出版业、体育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产品业、印刷发行业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壮大一批文化企业,使之发挥龙头作用,带动群体文化企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文化产业既然作为一大产业,就要按照市场体制进行运作。对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包下来,而要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要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重点,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坚持正确方向与坚持市场取向相统一、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文化经营机制。理顺主管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两个分开”:政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同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要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手抓文化事业的繁荣,把发展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事业统一起来。文化产业必须进入市场,文化事业不能完全市场化,需要政府扶持。二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三是处理好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关系。既要运用好市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调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流通的消费,实现优胜劣汰,又要运用好行政手段,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维护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保证效率与公平,促进我市文化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3、打造文化产业精品,增强文化产业竞争优势
      发展文化产业要立足本地区的文化资源,打造自己的文化精品。我市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科学定位,发挥优势,重点突破:一要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充发发掘和利用我市古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并以此进行招商引资,把相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二要有精品意识。如把山水文化与天堂寨、万佛湖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把红色文化、皋陶文化、楚汉文化与六安市的品牌打造结合起来,生产出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文化精品,以提高六安市的知名度。三要组建一些在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组建一批成规模、上档次的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形成一些拳头产品。
4、招商投资,开拓文化产业发展途径
      以前发展文化事业,政府根据财政状况确定建设项目的多少与大小,但有限的财政投入很难实现文化产业的发育壮大。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扩大投资渠道,既要有政府投资,又要吸纳民间资金。财政投入在增加总量的基础上,调整投入结构与投入方式,安排一定数量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为此,一要努力盘活现有的文化资产、突出解决文化资产的部门所有、块块分割问题,改变文化资产的闲置、浪费、流失等现象。二是建立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或周转金,有偿使用。三是吸纳社会资金,文化和企业共同参股,实行股份制经营。四要大胆招商引资,开展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活动,吸引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项目。
5、切实加强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加快引进与培养人才
      文化产业是高技术与高文化高度联姻的领域,对专门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构成有着特殊的要求。这种要求是一种战略需求,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美国从世界各国网罗了大量优秀艺术人才,拥有丰富的人才是美国能够在文化产业占据全球霸权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六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许多创造型的人才,尤其需要能适应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资本营运人才,懂科技、会管理的创新人才,熟悉文化产业国际化运作的外向型人才,具体的诸如策划人才、网络科技人才、会展业人才、媒介业人才都是我们急需的。
6. 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文化事业并举
      正确理解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与区别,根据两者不同的功能、特点、职责,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这对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同步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政府应确立明确的的理念:发展文化事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义务。不仅不能因为发展文化产业而削弱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反而应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人,从而使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文化事业并举。不能把文化事业单位全部推向市场,众所周知,对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世界各国都是由政府公共财政开支的。与此同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投资者受利益的驱使而违背社会道德、不顾及社会效益的现象,对此,政府应该利用政策和地方法规对其进行调控,使文化在产业化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