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没到过大别山革命纪念园不算到六安,要了解和感悟六安必须从大别山革命纪念园开始。
大别山革命纪念园是中国较早建立的城市公园,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几经易名。民国23年,国民政府便在六安城内的九墩塘兴建了六德公园,并同时建立了六德门(今小东门),为六安现代城市的构建开了先河。十八年后的1952年6月,人民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投入2亿巨资在九墩塘始建皖西烈士纪念馆,于1957年全部建成并对外开放,这是安徽省兴建的首个革命烈士纪念馆。之后,皖西革命纪念馆分别由国务院、国家民政部、安徽省委、省政府、南京军区挂牌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国家和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さノ?。1989年8月,皖西革命纪念馆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皖西烈士陵园。
2005年8月5日,六安市红星宾馆的会议厅里,一场关于皖西烈士陵园更名为大别山革命纪念园及园区设施增建的论证会正在紧张进行,于会的有市民政局、旅游局、市建委的主要领导,有园区的负责人、有艺术家、规划设计师及市文史馆、党史办的专家学者,省民政厅和旅游局的相关领导也专程来六安参加了论证会?;嵘洗蠹乙恢氯衔?,多年以来,大别山革命老区一直缺少一个区域性的纪念园,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中心城市,建立大别山革命纪念园十分必要,是时代赋予六安人民的神圣使命,必将进一步彰显六安在大别山红色文化中的源头优势,为红色旅游开发和弘扬老区精神产生重要影响。
今日的大别山革命纪念园,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六安——这个崛起的新都市引以为自豪的精神家园,这不仅因为它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标识性园区,同时,其景趣意足、珍奇备陈的园林景观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最美最亮的风景。它的美在于它的精致和清新的格调——承载如此丰厚的人文又一扫纪念园的清孤和腐朽;它的美还来自它的亲和力——有着奇巧繁绝的构架却依然自然温润、动静相宜。
纪念园位于六安市的城市中心,“因阜垒山,因洼疏池”的九墩塘为它提供了展示的空间。作为园区主要建筑的大别山革命纪念馆,以其独特的风格依偎在亭台秀水之间。纪念馆陈列珍藏着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珍贵文献和遗存,并通过声光电及其它现代技术的运用,为纪念馆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手段。纪念园中央耸立着的烈士纪念碑是园区改造后唯一遗存的旧景观,其凝重挺拔的身姿一直是六安城市的重要标志。除此之外,象征老区精神的主题林穿插在亭廊石径之间,春天映山红,秋季桂花香,四季而华。纪念馆北侧的人民广场、水岸之南的未名园、情人路和纪念园一衣带水,坡地层叠、摇绿横青,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相辉映,尽显纪念园之无穷魅力。
作为红色之旅的100个经典景区和安徽省首个建园的革命纪念园,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心,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来园视察。50多年来,先后接待祭扫、观光学习的青少年就有1000多万人次,是南京、武汉、合肥等多所知名大学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基地,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纪念园是红色的,它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心;纪念园是绿色的,它浓缩了皖西大地的青山秀水,绿,是六安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