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作品创作小记
初夏,受中共六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委托,为即将挂牌乔迁的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创作一幅剪纸作品,做为庆贺之礼。
作品如何选题、构思、立意,既能凸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思想内涵,还能代表我们六安老区人民的美好祝愿和精神风貌。
身为六安本土,从事剪纸艺术创作三十多年的一位民间艺术家,我既领受了使命的光荣,也感到创作的压力。在新中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变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安徽大地的热土上,我看到了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强盛,人民的富足。对社会的感悟,对生活的思考,带给我更多的灵感激情。时节端午,联想到一句“五月赛龙舟”歌词,很快,一幅剪纸大样浮现在我的脑海。
几经修稿过程,我把龙舟上层的徽派牌楼,大胆替换借鉴了晋陕风格建筑形式,增强了画面富丽堂皇的装饰布局,使线条块面更趋饱满完整,虽剪刻难度加大,而刀味剪趣跃然纸上。作品选用了泾县产朱砂洒金宣,质地绵薄、柔韧、不褪色。
整幅作品约有二十多万剪。工艺复杂,线面紧凑。单就剪制过程比刺绣更需细心,比绘画却不能修改。哪怕有万分之一的疏忽,一刀剪坏将前功尽弃。正应了我们剪纸界的一句行语:千剪不落,万剪不断。
一个多月的手剪过程,我先把大稿样衬好宣纸,缝隙中订好纸稔压平。精细剪纸对剪刀工具要求很严,除了尖口齐,锋口齐,片口齐。下剪更需力均、位准,剪口流畅利落,磨剪刀也费了我许多时间,工作中我总是反复提醒自己,要慢中求细,稳中求进,好中求精。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要求作者手到,眼到,心到。即使晚上收剪,也将剪好的部分上下用厚纸护封、订牢,置放在大台桌面。完成后的原作一米多长,拿在手中容易烂线断条,不易像传统书画那样托地装裱。在这项工序中,经过十多年实践,我探索了一翻功夫与技巧。
惠风江淮,和畅六安。
再借用一句歌词“众人划浆哟,开哟,开大船!”
让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协力,把伟大祖国中华的龙船划向更加辉煌、灿烂的美好明天。
谨以此作
祝贺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挂牌乔迁之禧!
作者:张玉柱
2009年7月27于安徽省六安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