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
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
清人这首诗道出了六安的秉性,自古以来,六安便“不与别州同”。大别山就是因为其独特,“大别”于其它山脉、山系而得名,作为大别山的中心城市,六安的独特性,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四千年前,作为“上古四圣”之一、中国刑法鼻祖的皋陶及其后裔的封地,当时的六地该是多么辉煌,六安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是在汉初,汉武帝不仅以“六地平安”,给六安赐以六安名,在汉武帝及六安王治下的六安,一举成为汉王朝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由于六安分水江淮,地控南北,通衢西东,六安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最终形成过程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六安山水相依、气候适宜,交通便捷,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六安人在这块土地上描绘的是自给自足的天人合一的和谐图画,吟唱的是温情脉脉的大山小调和田园牧歌。同时,适应农业文明而诞生的儒学以及在这块土地上红极一时的道家学说成为强固淳朴乡民生存发展的精神黏合剂。因此,六安人乐天安命,安土重迁,知书达礼,温良恭俭让,深耕细作,隐忍旷达。正因为如此,六安人骨子里的那种噪动和“别样”被历史的长风一点一滴地吹走了,失去了“大不同”的六安也就不可避免地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近现代的工业及信息革命造就的工业社会及信息时代唤醒了六安,六安如同被唤醒的狮子再一次昂起了她那高贵的头颅,然而,此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六安已被时代远远地甩在后面,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六安是欠发达地区后,也只能跟在他人的后面急起直追。落后确实可耻,直面落后需要勇气,在迎头赶上,奋力崛起过程中,对于我们来说,最为宝贵的莫过于科学的思考和真抓实干。
城市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汹涌浪潮,在建设大别山中心城市六安市的历史性进程中,给六安以精准的城市定位迫在眉睫。
那么,为什么要给城市定位呢?
“不与别州同”的六安,曾声名俱泰,显赫一时,六安一旦没了特色,和其它地方大同小异,六安也就乏善可陈,便几无可圈可点之处。这是因为特色铸就特质,特质就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另外,当今的造城运动,普遍缺乏思想、缺乏思考、百城一律、千城一面,这已经被有识之士诟病。六安的城市建设走在其它城市后面,前车之鉴,可以为师,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六安城四千年发展历史的得与失,我们应该在“和而不同”上下大功夫,做足文章,量体裁衣,找出最合适亦或是唯一适合六安的城市定位。
给六安城市定位,无非是要找出最适合六安的发展方向,以精准的城市定位找到六安“永动机”式的发展动力。我们先来看看哪些是六安的劣势,主要是工业。
六安的现代工业先天不足,起步特别晚,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我们发展工业,人家绝不会睡大觉,现实一点,我们只能跟在人家后面跑,如果机会把握得好,我们可以在一两个项目中、少数几间企业中透出亮点,但我们一定不能因此而头晕脑胀,因此而忘乎所以。只是,工业主战略永远是我们的主战略,我们始终要绷紧这根弦,尽可能地向现代工业的前沿靠拢。
再看农业。六安是农业大市,我们现在提出来要建设农业强市,这种提法非常好。随着农业产业化甚至是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态农业、观赏农业将成为我市的一大产业优势。
六安城镇建设有些什么优势呢?那就是生态和人文。
六安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由于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由于山势不高,?;さ玫保斜毖侨却B汤读旨奥湟队氤B汤痘旖涣种脖灰斐C?。境内有维管植物186科、1638种;裸子植物8科、18属30种;被子植物150科、644属,1518种。粮食作物品种626个,经济作物品种67个,蔬菜品种70个,干鲜果品19种。六安有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余种,其生态链条完善、合理。
六安的年平均气温14.6~15.6℃,年平均降雨量886~1600毫米,全市地表水总量为99.9亿立方米。新中国建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淮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了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口五大水库,开辟了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河、姜家湖、寿西湖5个行蓄(滞)洪区,全市现有蓄水能力79.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5.8亿立方米的六安的第六大水库白莲崖水库业已建成。
遍布六安的河流、水库、湖泊,水质好,无污染。清纯甘醇的六安水还输往合肥市,是省城居民主要饮用水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六安包括丰沛、优质水资源在内的生态资源的工业化、商品化前景十分广阔,无疑是六安人手中的一张“王牌”。
六安的人文资源异常丰厚。六安人就如同大别山一样不高,却很敦厚,不大,却很端庄。在历史的星空中闪烁着六安文人的耀眼光芒,不论是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文明初曙的皋陶,还是浇铸了六安第一度辉煌的六安王刘庆,还有灿若流星般流过历史天空的英布、文翁、周瑜、李公麟、元亨兄弟、孙家鼎等。在六安这块土地上,有过中华文明的初曙,有过中华文化的光芒,有过道家学说的勃兴,有过西路庐剧的源起。尤其是到了近现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播下革命的火种以后,在“大不同”的六安,红色文化迅速构成、积聚和发散,发射出照彻神州的光芒,在六安走出了柏文蔚、方振武、朱蕴山、舒传贤、许继慎、蒋光慈、王明、胡底、未名四杰等一大批志士仁人。在六安,1922年就建立了安徽省最早的农村党组织——中共小甸集特支。六安是红军的摇篮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曾经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在这里,徐向前指挥了历时48天的苏家埠战役,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大胜利。在这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大反攻的序幕。108位皖西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
山环水润,人文厚泽的六安,绿得沁人心脾,红得激昂热烈。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尝试着给六安及六安的城镇建设定位:长三角的后花园;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六安应紧紧抓住合(肥)六(安)巢(湖)经济协作优势,和合肥、巢湖融为一体,争取早日建成服务长三角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旅游休闲基地,以及中部地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基地,努力打造六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尽快地使这一示范区成为中部地区体制机制最优、产业集中度最高、投资强度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力争把六安建成圏域经济较强的对接“洼地”与经济张力较强的辐射“高地”、鄂豫皖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圏域内的省经济副中心。为此,笔者建议认真做好以下几篇“文章”。
一、科学规划,打好城市特色牌。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政府的第一责任,规划的品位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水平。一是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前瞻的思维和超前的意识,使规划更具战略性和长远指导性。二是切实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六安水网优势突出,内河丰富,在规划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和挖掘水面优势,做活“水”文章;六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要突出人文景观特色,做好人文景观文章;六安地处江淮分水岭,人口密集,是全国园林绿化和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城市,要注重做好生态园林文章。三是严格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认真执行《城乡规划法》,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监督,严格实行规划评审、重大项目专家论证、重点地段建设审批及公示、项目批后跟踪管理和规划执法巡查制度。
二、强化投入,打好城市建设牌。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支撑,切实加大投入。一是实施路网工程,快速扩张六城规模。加快实施城市重点工程。在老城区,继续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实施活水工程,充分展示六城特色。继续推进新老淠河治理工程,沟通内河水系,改善内河水质,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使活水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三是实施园林工程,着力改善六城环境。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努力实现园林绿化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两大突破。四是实施公用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抓紧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继续实施污水截流工程,扩大污水收集量,确保市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加快中水回用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公交优行发展战略,优化公交线网;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改善六城燃料结构,大力推进天然气加气站建设。五是实施民生工程,积极构建和谐六安。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拆迁安置房建设,保障居民住有所居。加快棚户区、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改善广大市民的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
三、依托优势,打好产业兴市牌。产业是立市之本、兴业之基、富民之源。没有产业作支撑,形不成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生产要素就难以向城市聚集。因此,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努力形成以城市经济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的格局。一是围绕工业强市做文章。牢固树立工业立市理念,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突出抓好现有企业发展,引导机械、电力、铁矿等优势行业开足马力生产,加快重大技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壮大园区经济。二是围绕商贸活市做文章。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商贸经济。加快商贸中心区建设,着力打造大型专业特色市场和物流配送集中区。
四、标本兼治,打好长效管理牌。“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管理则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一是突出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多城同创”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形象,优化投资环境。二要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城市公用设施管理市场化、社会化改革。三要切实加强基层社区工作。围绕建设“风尚良好、环境优美、居住安宁、服务便捷、文体活跃”现代新型社区的要求,加大社区和住宅小区的管理力度,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工作。
五、注重民生,打好人居环境牌。城市建设必须始终把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体现居民的精神诉求。一是着力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紧紧围绕改善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路网、管网、园林绿化、防灾等配套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不断满足老百姓居住出行、文化休闲等各种基本的需求。高度重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切实抓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二是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围绕建设滨水生态园林城市,加大六城水系综合治理力度,抓好一批特色景观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保证污水处理厂不断提高运行负荷率,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城区垃圾整治,科学布点建设垃圾中转站,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步伐,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经常性保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