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凤阁论坛网站,北京花满楼论坛,51龙凤茶楼论坛成都,全国小姐论坛最新消息

  • 爱国  民主  团结  求实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科学眼光、真抓实干,再造六安四千年

发布日期:2009-12-22 16:12作者:六安民进来源:系统阅读:字体大?。?a href="javascript:void(0);" data="bigger" class="si_img J_font">[ 大 ] [ 小 ]

    支部会员   孙静

   自皋陶后裔封六,六安已经走过四千年历程,四千年来,在六安这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热土上,六安人民创造了炳彪青史的灿烂文明,凡政治、哲学、人文及自然科学,六安人均有深深涉猎及非凡创造,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星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星星。特别是在当代,六安人知耻后勇、厚积薄发、迎头赶上、奋力崛起,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六安仍然是农业大市、工业小市和财政穷市,尽管六安正在向农业强市、工业大市、财政富市迈进,但其穷、弱的基本面不可能在一个短时期内彻底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在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牛鼻子”、真抓实干、绝不懈怠的同时,还要有科学的思想,还要有客观的预判,在埋头拉车的同时,一定要抬头看路,这样才能切实推动六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六安的城市建设,是这些年来六安经济社会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大投入、大规模、大手笔的六安城市建设,改变了城市面貌,改善了投资环境,提高了人居质量,提升了城市品位,对实现三大跨越给予了有力推动,另外,也大大地鼓舞了像六安这样欠发达地区人民的意志,提振了人民奔小康促和谐的信心。
    近十年的六安城市建设是一种超越,在城市建设已经有了深厚的积淀,在市委、市政府力推的新一轮城镇大建设的浪潮中,在波及全球的金融?;纬傻幕龊吞粽讲⒋娴拇蟊尘跋?,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举措。这为六安的城市建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实现凤凰涅磐式的跨越提供了机会。然而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六安为抢抓机遇实现目标究竟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
    六安拥有磅礴的生态自然资源,拥有雄厚的劳动力及技术优势,六安还拥有广阔的市场优势,当今信息时代、资源配置、补缺补差在弹指间便可完成,我们需要准备的现在就要花大力气去做的,是思考,是思想领域内的革命,是科学的眼光,是对六安建设的深层次的考量。这是因为——新一轮的大规模的六安城镇建设是一种尝试。我们是在做我们前人没做过的事,在开拓通向六安未来四千年的崭新的路。因为是开拓,前行的道路上便少不了沟壑和荆棘,我们光有大无畏的意志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头脑。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追求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我们讲的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持续的发展。
      要顺利完成这种尝试,除了开拓,还要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创新,不仅是创新思维模式、创新发展的机制和体制,还要有创新、灵动的机制、体制保证。必须要在充分尊重、依循客观规律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创新以及城镇建设成果的前提下,广大市民在城镇大建设中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让广大市民感觉到城市就是自己的家,把建设城市、管好城市当成是自己的事,只要广大市民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人,那么全体市民主人翁的能量释放出来,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没有干不好的事。也就是说:“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绝不是一句口号。2009年,全市宣传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六安精神”,要求以“六安精神”来凝聚人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喻廷江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本土精神。这种本土精神既有整个时代的特征,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是一个地方人民赖以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上个世纪末,“六安精神”初步概括为“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务实创新、敢于争先”。随着时代的变化,要深化对“六安精神”的理解、研究和挖掘,不断丰富其内涵。要把提炼“六安精神”的过程作为宣传六安的过程,作为凝神聚气的进程。激发六安人民建设六安、发展六安的热情和斗志。
     笔者是六安市建设领域内一名普通工作者,直接参与六安城市建设长达二十年之久,在有声有色、波澜壮阔的城市建设工作中,笔者有一些感悟。在六安新一轮城镇大建设业已启动的当今,笔者愿以一组文章,谈见解、谈得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蔽野夥饺韧?,作为一名建设工作者,我更爱这片土地上的史诗般的建设事业。愿我的这组文章能在六安城镇建设的大潮中,翻起朵朵浪花,对城镇建设有所启迪,有些护佑。原六安城镇建设拥有足够宽度,站上绝对高度。真正实现:“遨游瀚海天作岸,登顶高山我为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