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但有思乡意
全在淠水一线牵
我的家乡是大别山北麓历史悠久的皖西重镇——六安。六安是个好地方,恬静而清秀、诗意且柔美。翠绿的草地、娇艳的鲜花、宽敞的街道、挺立的高楼林林种种,要说最美的是水。因为六安的水是柔柔的、清清的、近近的。建国六十年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撤区建市近十年来六安的变化都一一记在关于水的故事里。
一、柔柔的水
小时候,我常常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听他们讲故事。其中有一个关于六安南北门锥子的传说,是跟六安的水有关。
相传有个高僧游历至六安,看到六安的地形后很是担忧,说古代六安州是一个船型地,古城就象一条船停泊在淠河的河湾里。由于过去经常河水泛滥,这条船很有可能被淠河的大水冲走。州官问高僧怎么办,高僧说,插两根桅杆固定这条船。于是人们在南北门各修建一座塔,从此就有了城市南北高耸入云的锥子。这虽是民间的传说,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洪水给人民带来痛苦,以及憧憬过上安逸生活的美好愿望。
但愿望只是愿望,城还是那个城,它没法像船一样飘浮在水面。于是年复一年的雨季,当河像脱缰野马之时,大半个城市都泡在水里。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号召,“一定要把淮河治好” 。安徽人民积极响应,陆续兴建了拦蓄大别山区洪水的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口五大水库。以此为主水源,建成了灌溉1000万亩的特大型淠史杭灌区。沟通了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建起了纵横皖西、横贯皖中的庞大灌溉系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贫脊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而今的淠河更像一匹温顺的小马,依偎在皋城旁,柔柔静静地流淌。
二、清清的水
可能是出于对水的钟爱,我留恋有水的城市、村庄甚至房子。
十几年前,我去山里的一个亲戚家玩,他的家住在淠河的一个小小支流旁边,房门就开在小桥上面。我说:“好一个小桥流水人家,坐在门口就能听到流水潺潺?!笨墒撬此担骸耙羌改昵袄纯茨遣沤泻?,浅浅的水流从桥下的青石板上划过,像石板穿着丝缎的衣衫,而且水又清得不得了。夏天,可以躺在水里乘凉,看着小鱼小虾在身旁游走,简直美不可言??上衷谒急晃廴玖耍丫恢锌戳恕!?/SPAN>
一席话使我想到六安。我家住在三里桥,纸厂轰隆隆的噪音且不说,一年到头,厂里排放的白色污水在住宅区里的污水沟中流淌,臭气熏天。城里的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儿去,大堰河像一个嗜烟如命的烟鬼,整天伸着长长的黑色的舌头,践踏着人们的眼睛和鼻子。九墩塘里漂浮着水藻和垃圾,而水则呈现出令人恶心的半红半绿的颜色,到夏天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梦中湖名不符实,反倒更像老舍笔下的龙须沟。新老淠河一样在所难免。
而今,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还树于民、还绿于民、老淠河综合治理等等工程一项项得以落实之后,家乡的水活了。滨河公园、九墩塘、水上公园、梦中湖一个个宛如刚刚出浴的少女,或典雅或隽永或柔美光彩夺目,新老淠河则像少女们舞动的裙带亦静亦动摄人心魂美不胜收。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句古诗“春来尽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三、近近的水
水是有灵性的美,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但有时候也是一种隔断,拉开了空间的距离。
刚参加工作的那会儿,我在市郊的平桥乡马巷学校教书,虽说离市区只有几里之遥,却隔河相望。河里只有一座窄窄的浮桥,钢筋木板搭成,平时走上去都能感觉到桥的晃动。到了雨天河里一涨水,桥就淹没了,只好摆渡。船主也要等人上的差不多了才肯摆渡。多花了船钱不说时间也没个准。所以常常是起了个一大早却赶了个晩集。那时候,我常常在想老淠河上要是有座桥该有多好。
时间一晃几年,当我离开马巷以后?!耙磺欧杉苣媳?,天堑变通途”。而今老淠河上新安大桥和云露桥纵贯东西,新淠河上皋城东路大桥、解放南路大桥、开发区大桥毅然挺立,加上原有的备战桥、窑岗嘴大桥等十几座大桥小桥将小小的六安城东南西北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近近的水是因为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可以说在六安的水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眼睛。我喜欢站在桥下看雄伟的桥墩、看绿绿的水,听桥上的车水马龙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因为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感叹,那是对美丽城市的赞美。
我爱家乡,更爱美丽家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