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个美丽的城市。
西湖,柳浪闻莺的桂花香气袭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杨奇瑞教授便在这槐香满庭的雕塑工作室里深情地注视他的学生——一位来自大别山区的青年学子,正满怀激情地完成他的创作——革命家许继慎将军泥稿的最后部分。教授一边品味着泥稿的每一个细节,一边叮嘱自己的学生:“不要拘束,要有情感,要让每一块泥都能呼吸?!焙芸欤髌吠瓿闪?,一位英姿矍然的将军出现在他们面前,学生长长地抒了一口气,并在泥稿基座上轻轻地刻上自己的名字——朱叶鸿,1989年9月12日。
如今,已铸成青铜的许继慎将军雕像正安放在大别山革命纪念园的苍松翠柏中,纪念园的绿水细波拍打着泊岸、岸边立林的高楼下孩子们舞动的衣角勾勒出的生动画面,正是先烈们为之奋斗的理想愿景。和平年代的人们在将军雕像前凭吊,才突然发现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正生活在自己的年代——他步履匆匆地走向自己,沉思的目光是这样的亲切,好像在询问每一位凭吊的人们:“你们现在生活的好吗?还满意吗?”
将军是六安人民的儿子,他出生在六安一个叫土门店的偏僻村子里,巍峨的大别山造就了他悲怆的英雄主义情怀,他有最浓的情和最热的血,为了理想出生入死,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壮歌,他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光辉的事迹和屈死的灵魂诠释了一个革命家和真英雄的全部内涵,成为当代中国最可宝贵的精神遗存。
和普通的六安人一样,将军有着不够伟岸甚至有些清瘦的身材,他内心炽热而外表温和儒雅,他摧枯拉朽却又拥有大爱的情怀。他爱孩子、爱生活、爱故土。他挚爱生命,但绝不苟且偷生。一位追寻将军事迹的艺术家说:“继慎是有泪的男人,当离开自己的孩子踏上征程的时候,当永别他眷念的人间、面对惊飞的小鸟和满天繁星的时候,将军有泪,泪也满襟。但是为了崇高的理想和他人的幸福,他无法选择,只有舍弃自己的头颅……”
将军雕像是由共青团六安地委组织青少年捐赠建造的,多少孩子曾用雏嫩的小手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零花钱塞入捐赠箱内,孩子们寒风中捐赠的长队是八九年代六安最感人的画面,至今仍然温暖和感动着人们。时任六安地委学少部部长的段远发,提起这件事仍旧激动不已,他说将军的雕像已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将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脚步,将军的雕像虽然放在纪念园,但也长久地放在了皖西人民的心中。
继慎的雕像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