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撤地建市以来,以适度超前的城市化策略,实现了中心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日趋完善的城市功能和公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城市文化主题的形成和推广提供了可能。淠河的规划和治理则为淠滨桂花文化园和“滨水•大别山桂花文化名城”的创建创造了新的动力和新的空间资源。
文化园和城市文化标识是城市文化景观和城市公共艺术的载体,是城市创造性,纪念性及公民诗意生活的混合文化机制的容器,其精神性和文化性的特质,决定其必然作为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只有建立和推广标识性文化,才能确立城市文化主题,建立市民的理想信念,真正实现城市多元文化潜能的聚集,逐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的水准和城市整体形象,实现新都市从巨型基础设施的尺度规划转换为系统的有个性的城市文化品牌和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1. 价值释义
(1)培育城市文化主题
六安是一个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其多元混杂的文化符号和日益边缘化的文化处境构成了当前城市文化的基本状态。建立标识文化,培育城市文化主题,让六安文化逐步走出失语状态已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桂花的主题就是红色文化主题,,并整合了绿色生态,坡地文化,民歌和嫦蛾文化等多种文化信息,其主题词“红色故里,丹桂飘香”也是六安城市文化的主题词,并通过百里淠河水和万亩桂花林导入城市,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
(2)确立城市文化形态
一首《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曲将红色文化与桂花紧密相连,这首诞生于大革命时期以大别山民歌为体裁的优美歌曲,通过桂花赋予了大别山红色文化新内涵,确立了六安文化的形态,使红色文化主题可听可见,有了可以捉摸的形状和温度,并赋予了红色文化婉约,浪漫,抒怀的清新风格。目前,大别山区域城市除新县和商城首提“桂花文化”和“桂花城”外,做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的六安将城市文化主题和城市文化形态确立为桂花已属自然,花落皋城,香飘淠水已属必然。以红色,绿色为主调,打造桂花文化,构建“滨水•大别山桂花文化名城”理当成为六安城市发展的高端价值追求。
2.资源分析
(1)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
大别山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具有鲜明的皖西红色文化身份,已经唱响中国大半个世纪,为全国人民所熟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文化园和文化名城的创建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和体验的艺术空间。这种资源既有文化身份的指向性,又有推广和传播的空间性,提供了品牌文化推广的强度和效率。
(2)大别山民歌文化
大别山具有较为丰富的民歌资源,目前大别山民歌已进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名录。随着申遗的成功,发掘和创新以“过山青”为代表的大别山民歌将为文化园和文化名城的创建提供更为持久的文化动力。2007年6月,六安市选送的大别山民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参加全省八节艺戏剧调演在肥取得成功,受到戏剧界和有关领导的高度赞誉。不久前举办的“八月桂花”大别山旅游产品交易会,鄂豫皖三省都对以桂花和民歌为载体的大别山文化形态给予高度认同。这些资源已经为桂花文化名城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神话和诗歌文化
传说月中神奇桂树每临中秋馨香四溢,中秋月圆,吴刚树下休息并与人间共佳节,毛泽东诗云“问询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将桂花,神话,诗歌和红色精神融会贯通。皖西学院姚治中教授经过多年考证和研究认为,寿县安丰塘是嫦娥奔月之地,也是嫦娥女的故乡。嫦娥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为文化园和文化名城的创建提供了新的具有六安身份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支持。月亮岛的规划建设巧为月桂和嫦娥呈现更为丰富的联想。
桂花以其幽香,含蓄,冷艳的君子之风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关注和亲睐。李白有“安之南山桂,绿叶垂芳根”,“青阳亦可托,何惜树君园”,欧阳修有“有客尚芳丛,移根自幽谷”,
“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绝”,白居易咏桂诗最多,其“遥知天上桂花孤,浅向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已成咏桂诗中的千古绝唱。这些咏桂诗不仅深化了桂花文化的内涵,也为桂花文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多角度的文化信息。
(4)红色文化资源
六安是大别山红色区域的中心城市,有着众多的红色文化经典景点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别山革命纪念园是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联合颁发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列入的100个重要经典景区,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标识性园区。园区有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塔,主题雕塑和大型浮雕《将星璀璨》,有桂花主题林和石刻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园多层次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景观为城市文化主题和桂花文化名城的创建提供了条件。而以滨河公园链接的十多里河岸,特别是规划治理中的淠河两岸的广阔的坡地资源,为文化园和桂花文化名城的创建创造了无限延伸的空间,为六安搭建了文化与自然,文化与城市生活的桥梁,使之成为以桂花为文化标识的城市公共文化的露天展示场。同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张店战役纪念馆,独山暴动旧址及金寨,霍山的红色遗址和景点也给桂花文化名城的创建提供了立体的可参与性的文化空间。
3.设计策略
(1)文化设计策略
城市文化主题词:红色故里,丹桂飘香。
城市文化主题音乐:,《八月桂花遍地开》。
城市文化标识:桂花,桂花园,桂花林。
城市动态文化展示:六安•大别山国际桂花文化节;六安•大别山民歌文化节;六安•大别山红色之旅。
城市形象大使:嫦娥。
(2)规划建设项目
建设万亩淠滨桂花文化园。
以桂花为文化形态的城市标识文化应规划建设桂花文化主题公园,并在城市的主要街区和公园景点广植桂花林。桂花文化主题公园应在淠河河岸建设,既为城市文化创造了标识性空间,也大大改善了六安城市的人居环境,为城市的诗意生活创造了体验和可参与的文化空间。参照上海南汇万亩桃花园,六安淠滨桂花文化园应建桂花林万亩以上,以形成簇团和标识效应,为创建“滨河•大别山桂花文化名城”创造必要条件。
建设多层次桂花文化景观。
除规划建设万亩桂花主题林以外,文化园还应规划建设桂花楼,天香阁,嫦娥宫,红军广场,映山红坡,大别山民俗文化街,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月亮岛和红街,形成系列桂花文化标识性景点和街区,以局部功能性的文化景观规划实现城市文化主题的常态化和文化场景的整合。同时,城市主干道以桂花为主要行道树,并配合其它树种进行双行种植,把六安真正打造成大别山区域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桂花城,红色城,滨水城,坡地城,生态城和文化名城。
大淠河的规划和治理为六安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和精神动力,同时,也是六安人文精神,诗意生活和城市文化培育的历史机遇,淠河的规划和治理的过程其实就是生态还原和文化介入的过程,通过这一全民参与的公共文化行为,凝聚和裂变能量,用工业强市的硬目标和文化立市的软目标实现六安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因此,规划和建设淠滨桂花文化园及“滨河•大别山桂花文化名城”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